《家长讲坛》是吉利学院通识教育隐性课程所设立的八大讲坛之一旨在通过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开设讲座,让家长进入校园,将其社会经验和一技之长,以多样化的分享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实现家校共同育人。
继博雅学院的《家长沙龙:给运动康复专业孩子的一封信》后,近日商学院、人文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智能科技学院等也相继邀请学生家长入校,与吉利学子近距离沟通交流。
青春燃烧的岁月
商学院张煜昆的家长夏如树先生引用《烈火青春》里的一句话:“让青春烈火燃烧永恒,让生命闪电划过天边,用所有热情换回时间,让年轻的梦没有终点!”告诉青年学子们应该在大好年华中燃烧自己,做黑夜的星星之火,便不用等待火炬,不论结果如何,至少不会后悔自己曾经的抉择。
夏先生也告诉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要慌,建议学生们一是在校期间要认真学好专业本领;二是做事情的时候要动脑筋,要具备情商和智商;三是做事的时候要与他人多沟通多交流。
致敬最美逆行者 困难总会过去,迎来光明的那一天可能会迟,但它一定到。商学院韦璨同学的父亲--韦勇作为疫情期间的“逆行者”,带领学生回顾了抗疫斗争的经过,广大医务者全力以赴,艰苦战斗的精神让在座学生为之动容。他们也不禁感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向死而生的凡人,但这些医务工作者在我们心里,就是超级英雄! ” 韦医生也表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他们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青年一代的表现实在让人感动与欣慰,也让大家内心澎湃,充满自豪感。 同样主题的还有来自文学院的学生家长,在厦门大学医学院任职的庄国洪老师。他在“抗击新冠,平安中国”的主题讲座中,以生动的话语,结合实际案例为同学们全方位地阐述了新冠病毒从感染到发病的全过程以及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虽然庄老师因工作原因无法来到现场,但通过线上的方式也能拉近师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感到有趣的同时也都表示收获颇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学之路漫漫,作为吉利学子,要在大学之际好好学习,弥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让成功的光芒照到自己的身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位具有16年瑜伽学习经验的学生家长,阳聃女士,她结合自己的经历,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主题。 她讲到,"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让一个人愿意持续一种好习惯、好行为的动力,也是一种行为的敲门砖和启动器。间接兴趣,以结果和目的为导向,在时间长河中经年累月的持续这种行为能带来成就感,提升自身水平,认可自己是足够好的。" 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困难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阳聃女士也祝福同学们在大学生涯:坚守信念,用有效的方法,永不言败的坚持,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在自己生命价值意义的兴趣爱好。 走好大学青春路 人文学院“走好大学青春路,书写瑰丽人生篇”的主题讲座,是王洲洋的母亲李梅带来的。 她是一位资深的新闻记者,在跟同学们讲到为何很坚定地选择了这一行时,她说主要得益于家庭的熏陶。自己的父母亲均任职于青海日报社,从事新闻行业46年。李梅女士谈到自己的父亲李镇欧老先生,早年远走家乡,从成都到青海,从一开始的上山下乡到亲历改革开放后青海的日新月异,除了对青海的热爱,他更是因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李老先生一生奉献给青海日报社。
李老先生也远程连线,为吉利学子送上美好祝愿,希望同学们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创新、灵活运用。
前辈的淳淳教导是宝贵的财富,未来,也希望同学们坚守自己的热爱,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当然,来校与吉利学子近距离沟通的可不止以上几位家长。
吉利学院的《家长讲坛》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学校也欢迎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进来,与吉利学院共建家校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