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吉利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系列通识必修课程。本课程立足"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理论奠基+实践淬炼"的育人体系,通过16学时的《劳动教育1》(理论课程)与16学时的《劳动教育2》(实践课程),系统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与职业素养,助力学生成长为"会劳动、善劳动"的新时代人才。
本课程采用"双模块递进式"设计,理论教学依托超星数字化平台优质资源,搭建"线上自主研学+教师导学督导"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劳动伦理、劳动法规、职业素养、劳动安全四大知识模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观的历史脉络,探究科学技术与劳动形态的辩证关系,解析劳动职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实践教学紧密对接学科专业特色,组织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四大实践场景,使学生在校园绿化维护、社区志愿服务、企业生产体验等真实劳动情境中深化认知、锤炼技能。
本课程聚焦多维创新教学,一是数字赋能理论教学:精选超星平台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构建劳动价值观、劳动发展史、职业规划等专题学习库,配套案例研讨、在线测验等互动环节,实现知识体系的立体化构建。二是产教融合实践育人:联合吉利控股集团等头部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维护、新能源设备操作、劳动耕地等特色实践项目,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链条。三是全程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评价"机制,通过劳动日志、实践报告、技能展示等多维度考核方式,科学评估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成效。
《劳动教育》课程着力实现三大育人目标:一是塑造"劳动创造价值"的坚定信念,通过劳动发展史与经典案例分析,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二是构建劳动安全与权益保障意识,通过劳动法规解读与职场案例模拟,增强学生依法维权能力;三是提升职业发展竞争力,依托职业素养训练与岗位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实践等核心就业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建设校园劳动文化节、劳动技能竞赛等品牌活动,打造具有吉利特色的劳动育人范式,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